近日泉州市“三爭”辦評選出2024年度深化拓展“三爭”行動特別貢獻典型案例和“十佳”典型案例予以通報表揚,其中泉州市紀委監委選送的案例《泉州市建立健全政治監督“三盯”機制 保障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獲評特別貢獻典型案例
建立健全政治監督“三盯”機制 保障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4年以來,泉州市紀委監委深入傳承弘揚、創新發展“晉江經驗”,聚焦保障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創造性落實具體化、精準化、長效化做實政治監督的要求,深化“知督促”工作機制和“四分”“五看”工作法,探索“盯責任、盯紀律、盯作風”的政治監督監督路徑機制,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清障護航助力。
健全壓責糾偏的“盯責任”機制 推進層層傳導、落地見效
一是固化責任閉環落實機制。圍繞勇當民營經濟發展主力軍主體責任落實、政策措施落實、服務保障落實等重點,建立紀檢監察機關“發現問題、監督促改、查處問責、跟蹤整改”的監督閉環,實行“委領導掛鉤+監督室包片+派駐機構跟進+市縣鄉聯動”工作模式,制定監督清單73項、措施56條,加強對黨委(黨組)“梳理學習、研究部署、分解落實、督查督辦、執行反饋”閉環機制運行情況的監督檢查,推動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一把手”擔當領導責任、忠實履職盡責。比如,靠前監督壓實相關職能部門加強產業園區建設服務的職責,推動解決泉州臺商投資區海絲智能制造產業園項目排水排污、燃氣接入等10個堵點難點問題,有效助力“當年拿地、當年開工、當年封頂”。
二是完善分級分類監督保障機制。結合實際選準監督切入點著力點,市級選定“監督助力民營經濟發展壯大”作為重點項目,組織“室組地企”分地域、分領域、分層級、分階段選定一批監督“點題項目”,通過廉情專報、派駐機構和單位黨組(黨委)專題會商等機制實現同題共答,采取派駐動態監督、橫向重點督辦、縱向聯動督導、集中聯合督查等方式推動重點工作“大抓落實、狠抓落實”。2024年來開展專項工作54批次,發現并推動解決問題107個,提出工作建議60條,得到市委主要領導批示肯定。比如,市縣聯動對低效用地問題進行“動態點題、專項督促”,建立監督清單12條,督促健全“工改商”“林地調整”等45項政策文件。
三是實施精準規范問責機制。在嚴格執行《問責條例》基礎上,針對問責案件易發多發領域,細化制定《防范化解重大風險不力問題責任倒查工作機制(試行)》等操作性規定,通過嚴肅追責問題倒逼責任落實。比如,連續2年開展惠企政策資金專項監督,針對發現的資金錯補問題嚴肅追責問責9人,推動完善規范制度12項,保障惠企政策落地見效。
完善糾樹并舉的“盯作風”機制 推進綜合施策、激勵擔當
一是貫通查糾“四風”鏈條。融合運用全市116個宜商環境觀察點,建立紀企雙向交流“直通車”、擾企監測直報等機制,結合開展重要時間節點明察暗訪、隨機抽查,及時掌握、有效處置涉企服務中消極應付、無動于衷久拖不批、推諉扯皮以及不吃公款吃老板、躲進企業食堂吃喝等“四風”問題。2024年深查細糾涉企“四風”問題265人,通報典型案例9批16起,取得較好社會反響。
二是規范落實“三個區分開來”要求。圍繞深入踐行紀委是“黨員之家”理念,完善落實“三個區分開來”、精準監督執紀問責的工作規范,細化先行先試出現失誤、積極作為出現無意過失等11類符合“三個區分開來”的具體情形,用高質量的監督執紀問責讓敢于擔當者擔當,充分傳遞組織的溫暖,重燃干事創業激情。比如,對某鎮7名領導干部在推動重點招商引資項目落地工作中,默許項目未辦理建設審批手續進行建設的問題,鑒于主觀上系出于公心,未發現假公濟私、以權謀私行為,且積極協調容缺補辦,予以容錯糾錯。
三是創新弘揚親清統一新風正氣的有效路徑。制定出臺《關于促進政商關系親清統一 推動優化營商環境的八條措施(試行)》,對“必須做”的事積極支持、對“倡導做”的事明確鼓勵、對“不能做”的事堅決嚴禁,并結合落實省紀委監委規范政商交往行為意見,進一步細化實化具體舉措。廣泛運用正面典型、反面警示和不易把握情形等案例指導,納入市縣黨校教學內容和紀檢監察機關業務培訓重點,引導推動黨員干部與民營企業“親而有度、清而有為”。同時,積極探索深化以清廉建設助力民企規范發展,推進個性化廉潔教育和法治化反腐服務進企業、協會,通過龍頭企業引領帶動加強廉潔風險防控。
建立查改貫通的“盯紀律”機制 推進系統施治、標本兼治
一是探索關口前移的智慧監督模式。聚焦強化對涉企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管,更好發揮紀律教育約束、保障激勵作用,建設運用基層小微權力監督平臺、“知督促”政治監督平臺、“親清家園”智慧監督服務平臺、國企綜合監管平臺、廉政檔案信息系統等一批智慧監督平臺,通過信息技術、大數據手段前移監督防線,實現科技賦能“防未病”。
二是建立監督執紀執法貫通的工作指引。制定《貫通“懲治防”鏈條一體推進“三不腐”工作指引》,健全監督檢查、審查調查等各部門會商分析、集體研判、協同聯動等工作機制,更加精準監測和識別“一家兩制”等腐敗風險及關聯性經濟社會風險,以“六項紀律”為標尺,從嚴查處政商交往中權力尋租、利益輸送等問題。比如,在2024年工程領域招投標不規范影響營商環境、政務服務窗口及為民辦事崗位服務質效突出問題等專項整治中,集中力量強化辦案攻堅,借勢借力深入整治民營經濟發展中的腐敗問題和不正之風,立案413人、留置31人。
三是完善寫好用好“三份材料”促改促治的長效機制。創新運用案件查辦總結報告、案件剖析報告、懺悔錄“三份材料”,進一步豐富做深做實案件整改“后半篇文章”、鏟除腐敗滋生土壤條件的工作抓手,以點帶面督促深入整治工程招投標、財政評審、窗口審批、補貼資金管理使用等易發多發的腐敗問題,推動健全事前、事中、事后全鏈條監管制度機制。比如,對招投標領域案件進行專項分析,針對工程領域招投標不規范影響營商環境突出問題開展專項整治,制發紀檢監察建議79份,推動建立和完善制度246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