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書記,讓您久等了,快進家里坐坐。”一停下摩托車,福建省安溪縣祥華鄉山藥種植戶老張顧不上卸貨,趕忙邀請前來回訪的鄉紀委書記陳希哲進屋。
老張家住東坑村,曾是村里的貧困戶。四年前,村里規劃種植山藥,老張在村干部的幫扶下,向周邊鄰居承包了十多畝農地,跟著種起了山藥。如今,老張已是村里小有名氣的山藥種植大戶。
“這十多天來,當天采挖的山藥當天就銷售一空。”當著陳希哲的面,老張連聲道謝。他說,家里種植的山藥大約已經賣出90%。
前不久,陳希哲帶隊到東坑村開展“訪民情”活動。“這么多山藥要是再賣不出去,可能有不少爛在地里,一年的辛苦就白費了。”一見到陳希哲,老張迫不及待地反映山藥滯銷問題。
每年春節前后,是山藥的產銷旺季。近年來,東坑村積極改變“單一”的發展結構,在鞏固發展茶產業的同時,引導村民種植山藥。漸漸地,山藥成為該村新的特色產業和村民增收致富的又一渠道,全村60%的農戶從事種植加工。
在隨后的走訪中,陳希哲了解到,由于當地入冬以來雨水不斷,往年火爆的銷售場景變得不溫不火。
“大伙兒別慌,我們回去馬上督促相關部門想辦法解決。”陳希哲立刻返回鄉里,向鄉黨委反饋下村了解到的情況。
在祥華鄉紀委的推動下,當地黨委、政府積極與縣涉農部門對接聯系,組織助農企業、網絡達人開展系列助農公益活動。與此同時,通過線上直播、舉辦山藥豐收節等形式,搭建多個線上、線下平臺對接農產品銷售商,讓山藥銷售搭上“云快車”。
短短幾天,包括老張在內的許多山藥種植戶紛紛找到了“買主”,一箱箱山藥源源不斷運往全國各地。
“我們要把身子沉下去,把問題撈上來,讓群眾能安安心心致富!”從老張家出來,夜幕降臨,氣溫雖下降不少,但陳希哲卻絲毫沒有感受到冷意。(李艷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