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世界文化遺產“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的一部分,德化窯歷經千年風雨,窯火生生不息,瓷燒制技藝聞名海內外。從柔軟的泥土到精美的瓷器,每一次燒窯都是對駕馭時間、火候、溫度的極致考驗。做事如制瓷,在接續千年陶瓷文化的傳承中,一名瓷都紀檢監察干部,既要有“觀火”的眼力,還要掌握“煅燒”的精髓,更要有“成器”的追求,方能經受住基層紀檢監察工作諸般“爐火”的考驗,“淬煉”出瓷都紀檢監察人忠誠干凈擔當的最鮮亮底色。
德化縣潯中鎮一隅
找準“窯口觀火”,做細信訪監督。瓷燒要懂得隔窯觀火,才能掌握火候,紀檢監察工作也是如此。2021年5月,我從巡察組副組長轉任潯中鎮紀委書記、監察組組長。初到鄉鎮履職,同群眾的接觸更為直接,如何為群眾解難題是對我的一次“摸底考試”。剛剛上任沒幾天,某工程項目征地拆遷戶老李就找上門來,情緒激動,“為什么別人有過渡房,我卻沒有,你們政府不公!”言語之中皆是不滿,甚至揚言不給他解決就“露宿”鎮政府門口。工程項目征遷過渡安置不是已經到位了嗎?難道真的是鎮項目辦不作為、慢作為?針對此事,我們迅速召集項目辦、掛片領導、村委會“三方會診”。最終,發現是村委會在摸排時存在工作疏漏,未將符合條件的老李納入過渡安置范圍,致使老李認為受到不公對待,多次上訪。找到癥結之后,我們第一時間督促項目辦、村委會為老李選定安置方案,并對相關責任人員啟動追責程序。同時,我帶領相關人員上門面對面與老李溝通、解釋、道歉,第一時間遞上過渡房鑰匙。當時,老李緊緊握著我的手,激動地說:“房子解決了,我的心也踏實了。”
妥善安置完老李后,我們舉一反三,立即組織人員就全鎮項目征遷過渡安置工作開展專項監督,通過臺賬檢查、檔案抽查、實地走訪、入戶核實等方式了解干部在征遷安置工作中的履職情況,督促鎮項目辦建立安置公開、回訪倒查等管理機制,確保征遷安置風清氣正、順利實施。
陳方焜(左一)到特許生產北京冬奧會吉祥物的德化陶瓷企業生產線了解企業在復工復產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這件“小事”,讓我們深刻體會到信訪工作就是走近群眾、走實監督的“窯口”,需要我們察言觀色、練就“火眼金睛”,才能近距離、面對面地從老百姓“怨聲中”“眉頭間”發現問題,找準監督的“小切口”,督促解決群眾的燃眉之急。
聚力“爐中煅燒”,做深一線監督。制瓷有72道工序,需要每道工序環環相扣、相互配合,監督也要立足實際問題,練就72般本領。在“小縣大城關”背景下,潯中鎮聚集了全縣近一半的人口,民情、社情復雜,群眾上訪、矛盾糾紛等多發、頻發,單靠鎮紀委監察組幾名干部“單打獨斗”,已無法滿足群眾需求。如何統籌各方監督力量,找準抓手,推動問題解決在一線、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實現監督效能最大化,一直是我們在思考的問題。
為此,我們探索建立了“四個一”聯動監督機制,推動監督下沉落地見效。即建立一支由“鎮紀檢監察專干+村級紀檢委員+廉情監督員”組成的114人監督隊伍,形成監督合力;推行“一線工作法”,開展紀檢監察干部進農村、進社區、進企業,變“被動接訪”為“主動下訪”, 監督觸角向樓宇之間、街頭巷尾、田間地頭延伸,督促解決群眾身邊的煩心事,把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借力一個精準入戶監督平臺,方便鎮村紀檢監察干部實時實地開展入戶走訪、發現問題,隨手拍照收集反饋監督信息,實現了“指尖上”的監督;發揮一個網格化管理優勢,全鎮劃分81個網格、由81名網格員包干管理,通過提供精準信息保障入戶監督的精準高效,實現群眾訴求網格內響應、矛盾網格內化解。自聯動監督機制啟動以來,我們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放在一線,累計走訪了群眾1900多戶,發現并督促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120多個。
陳方焜(右一)到仙境村開展換屆風氣監督,一線傾聽群眾訴求、收集問題線索。
至此,通過監督力量擴充、線下線上監督深度融合、網格化管理,我們走出了“大城關”背景下鄉鎮紀委監察組提升監督效能的新路,完成了“單兵作戰”向“協同作戰”的轉變,形成無縫銜接的監督“閉環”,今年來全鎮無越級訪,信訪量同比下降50%,辦結率100%。
我也從中明白了,只有因時因地因人找準監督發力點,多渠道豐富監督手段,自上而下、由表及里打通監督鏈條,才能真正增強監督實效。監督的“爐火”更旺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色才能更足。
落腳“擇善成器”,做實政治監督。古人云:“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就算再小的瑕疵都會影響整件陶瓷作品,紀檢監察工作更容不得半點馬虎。鄉村振興戰略作為黨中央一項重大決策部署,特別是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節骨眼上,鄉鎮紀委監察組要全力找準政治監督的切入點和著力點。因此,我們聚焦全鎮鄉村振興目標任務,因時因勢調整監督重點22個、細化監督清單68項,以項目化運作、清單化管理、責任化推進,做到履責“一單清”、監督“一賬明”。
鳳洋村地處低洼地帶,曾是“十洪九淹”、貧窮落后的省級貧困村。在其確定“整村搬遷、盤活土地”方案后,鎮紀委監察組主動介入、靠前監督,列出監督事項5個,通過“三盯三看”監督機制,即盯資金使用看干部是否廉潔履職、盯群眾訴求看惠民政策是否落實到位、盯項目建設看工程是否保質保量,形成全過程全覆蓋的監督格局,共同推動了該村改造和諧有序進行。同時,邀請村民“同題共答”,對新村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開列監督清單,督促整改涉及各類問題10余個。終于,在各方努力下,該項目圓滿完成。2022年春節,鳳洋村村民喜氣洋洋地搬進了新家、住上新房,從此告別了“天上大雨、地上洪澇”的生活。
鳳洋村舊貌
鳳陽新村全貌
如同陶瓷燒造的精益求精一般,紀檢監察工作也需要“匠心”。作為鄉鎮紀委政治監督的具體落腳,我們只有盯緊監督的每一個重點,做細做實監督的每一個環節,精準把控監督的每一個關鍵點,跟進監督、全程監督,提升監督工作質效,才能真正扛起“國之大者”,繪就鄉村振興的精美畫卷。
千雕萬塑爐中煉,只為潔白在人間。瓷史千年,變的是窯爐樣式與燒制的技藝創新,不變的是我們對潔白無瑕、至善至美的追求。作為瓷都的紀檢監察干部,它時刻鼓舞著我們在新時代的窯火中接續傳承,不斷淬煉自我,以純凈無暇的紀檢監察本色為民請命、為民解憂,讓清風正氣如同德化白瓷一般成為瓷都“金名片”。
作者:德化縣潯中鎮紀委書記、監察組組長 陳方焜
整理:黃明章
圖:鄭永集、郭耀宏、吳朝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