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其昌
人物簡介
馮其昌(1965—1991年),德化縣三班鎮蔡徑村人,1984年應征入伍,1986年考取了武警福州指揮學校,1988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畢業后分配到惠安縣秀涂鄉邊防派出所工作。1991年9月26日,在海上緝私行動中,與走私船上的歹徒英勇搏斗時被撞入海中,英勇犧牲。1991年11月,國家公安部為馮其昌追記一等功,武警總部政治部批準其為革命烈士。
□記者 黃寶陽 陳小陽 文/圖
馮其昌與妻子合照
馮其昌考取武警福州指揮學校
在馮其昌家鄉三班鎮,當地政府為其所立的紀念碑。
在泉州市邊防支隊秀涂邊防派出所待過的官兵都知道所里有一個傳統,每年9月26日上午早餐時,所里食堂會多放一副空碗筷,就餐前官兵們一起向放碗筷的位置敬禮并默哀一分鐘,這是為了紀念他們曾經的戰友、在海上勇斗歹徒不幸犧牲的烈士馮其昌。上個世紀90年代至今,一代代邊防官兵都繼承著這一傳統。
馮其昌出生于德化縣三班鎮,1984年高中畢業后應征入伍,1986年考取了武警福州指揮學校。由于各方面表現突出,1988年5月便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畢業后,他被分配到當時的惠安縣秀涂鄉邊防派出所,負責4個行政村、11萬多人口和340多艘船只的治安工作。
馮其昌管轄的海域,是偷渡分子覬覦的海上要道,他也成為走私偷渡分子“公關”的對象,但面對誘惑,他始終嚴格執法、清正廉潔。1991年8月12日深夜,馮其昌帶領戰士抓獲已登船的13名偷渡分子,此時,偷渡頭目掏出一大沓錢往他口袋里塞,馮其昌不為所動,將錢沒收交公并把偷渡分子押送公安機關。工作3年來,他拒收各種賄賂價值人民幣3萬多元。
馮其昌家境并不富有,父親在他4歲那年就去世了,母親含辛茹苦拉扯大他和哥哥、妹妹3人。他結婚時是“裸婚”,家里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家電,他卻源源不斷往外捐款:1990年安徽、江蘇水災,他捐錢捐物近500元;戰士小王的父親長年住院,馮其昌給他家寄去了200元;得知家鄉的制磚廠面臨倒閉,不少鄉親可能會失業,毅然捐出自己多年積蓄的2000元……
上學期間,馮其昌便與妻子張曼寶相戀,1990年的10月1日,他們在秀涂邊防派出所簡單地舉行了婚禮。馮其昌的工作單位距離張曼寶住處只有20分鐘的渡船里程,但因為他全身心投身工作,婚后一年相聚的時間還不足20天。
妻子懷孕后,他也無法照料,直至妻子因為難產住院,他才急忙請了假,趕到泉州市區的醫院。1991年9月25日早上,他們的女兒出生了,但因難產,孩子出生后體溫升到39攝氏度以上,被送進嬰兒室觀察。因為第二天要開展反盜竊海上統一行動,馮其昌匆忙吃過午飯便返回單位,“下午3點孩子就可以從嬰兒室出來,我問他怎么不再等一會兒,看看孩子再走。他說,得趕最后一班船回去部署第二天的行動方案,‘第二天就來接你和女兒回家。’”張曼寶至今難以接受的是,他這一去,竟是永別。
次日早晨,泉州市邊防支隊反盜竊海上統一行動開始,馮其昌乘坐檢查船巡邏時,發現一艘漁船在違法作業,立即靠上該船。不法分子見狀慌忙加大馬力逃竄,檢查船緊追不放,當日海面風大浪急,船只在狂風大浪中劇烈搖晃,馮其昌不顧危險沖上去,在與不法分子搶奪船舵時,被撞入波濤洶涌的大海中。3天后,戰友們才在一處海灘上找到他的遺體。
年僅26歲的馮其昌犧牲了,還來不及看一看、抱一抱他們剛出世的女兒。馮其昌的女兒馮翌多回憶說,她小時候經常問媽媽:“爸爸在哪?”“別人有爸爸,我為什么沒有?”每當這時,她媽媽總是沉默,一臉憂傷。直到小學三年級時,媽媽拿出一本記錄烈士事跡的書給她看,里面有父親的名字,那刻起,她才知道父親的事情。
“我至今還記得,當初翻看父親曾經在部隊時的日記本,里面寫著‘作為一名邊防官兵,我要毫無保留地為國付出’,我開始一點點了解陌生的父親、理解他的抱負。”馮翌多上高中時,接觸了更多優秀警察的事跡,她立志要繼承父親的遺志,成為一名人民警察。2010年,她以優異成績被中國人民公安大學錄取,2014年畢業后,便被錄取到南安市公安局,“從警后,我更能領悟父親身為警察所擔負的責任。”
這些年來,馮其昌生前的戰友們、所在的單位,也一直沒有忘記他。30年來,除了不間斷對烈士家屬進行幫扶,他所在單位、如今的泉州市公安局秀涂海防派出所還修建了愛國教育長城石雕,并經常開展主題教育,紀念、傳承和弘揚烈士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