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用賓(公元1504年-1578年),字君采,號方塘,晉江青陽人。明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第八名中進士,累官刑部員外郎,浙江按察司僉事。
莊用賓為人剛正忠直,清廉無私。當時朝政腐敗,考場營私舞弊、行賄考官現象層出。莊用賓一回出任主考官,忠于職守,廉潔無私,選拔了出身寒微的袁文煒為榜首。袁文煒科中金榜后,親臨莊用賓府堂拜師送禮,莊用賓將其趕出府門并嚴厲斥責:“我取的是你的文章才華,并非要你送物鉆營巴結奉承。”
明嘉靖十四年,因剛正不阿得罪了上司,莊用賓年僅31歲便被罷職退居鄉里。他心系百姓,熱心捐資辦公益、興教育、纂譜牒、興修水利,為家鄉做出了巨大貢獻。
嘉靖四十一年,倭寇攻打泉州城。當時莊用賓參與南門守衛,見守城官兵不肯接納濱海百姓入城避難,他以全族人口的生命擔保,親自督于南門,放逃難百姓入城。莊用賓還與弟弟莊用晦招募鄉兵,殺了不少倭寇,倭寇大恨,竟挖了莊用賓父親的墳墓,將骸骨帶走。莊用賓兄弟聞訊,連夜帶鄉兵直奔賊巢,奪回父親的尸骨。戰斗中,莊用晦遇害身亡。
事后,地方官要為莊用賓請功,遭嚴詞拒絕。直到萬歷三十二年,莊用賓去世后,其子莊鳳章入國子監讀書,上書報告父親、叔父抗倭的事跡,朝廷才追贈莊用賓太仆寺少卿,贈“萬古綱常”“一門忠孝”匾額。
晉江地區還流傳著“莊方塘救萬民”的故事。當時莊用賓本欲建住宅,三次帶銀兩往內山購買杉木,但每回都因看到當地遭災,便把帶去的銀兩賑濟給貧苦百姓,空手而歸。后來,當地百姓的生活有了改善,便每家都自發選上一根上好的杉木送給他,以示報答。正因為木料質地特好,莊用賓故居成為當今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建筑,現被列為省級文保單位。
明嘉靖年間,莊用賓因德高望重被推舉為鄉約長,出資修建鄉約所,即后來的鄉賢祠。他就戶婚、田地、斗毆等鄉村事務,發起訂立了青陽鄉約,并懸掛于鄉約所之中。當時,每個家族推舉出一兩個代表,每月初一、十五在此聚會,有做善事的給予表彰,有做壞事的給予責罰。在他的倡議下,按照“論德不論官,以賢不以族”的標準,把鄉里的前輩賢士供奉進鄉賢祠,供人瞻仰,崇德尚賢成了當時人們修身養德的人生目標。(晉江市紀委監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