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畫紙,追憶百年黨史
百年風云,盡藏其中
小小的郵票
不僅展現了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
頑強拼搏、不懈奮斗的精神
更記載著黨的光輝歷史
值此建黨百年之際
就讓我們走進這方寸之間
走進郵票背后的黨史故事——
1921 中共一大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號(今興業路76號)開幕。由于會場受到暗探注意和法租界巡捕搜查,最后一天的會議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游船上舉行。中共一大宣告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
1927 中共五大
1927年4月至5月,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武漢舉行。黨的五大選出了黨的中央委員會,隨后舉行的五屆一中全會,選舉產生了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陳獨秀為總書記。還選舉產生了黨的歷史上第一個中央紀律檢查監督機構——中央監察委員會,選舉王荷波為中央監察委員會主席。這在黨的建設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1927 南昌起義
1927年8月1日,在以周恩來為書記的中共中央前敵委員會領導下,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率領黨所掌握和影響的軍隊兩萬多人,在南昌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經過4個多小時激戰,起義軍占領南昌城。南昌起義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端,開啟了中國革命新紀元。
1928 井岡山會師
1928年4月下旬,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保留下來的部隊和湘南起義軍一萬余人陸續轉移到井岡山地區,與毛澤東領導的部隊會師,成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后改稱“工農紅軍第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和軍委書記。從此,他們領導的軍隊被稱為“朱毛紅軍”。
1929 古田會議
1929年12月,紅四軍黨的第九次代表大會(古田會議)在福建省上杭縣古田召開。會議選舉產生了新的中共紅四軍前敵委員會,毛澤東當選為書記。大會根據中央“九月來信”精神,通過毛澤東起草的古田會議決議。其中最重要的是關于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的決議案,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原則。
1934 長征開始
1934年9月上旬,國民黨軍隊加緊對中央革命根據地腹地發動進攻,紅軍已無在原地扭轉戰局的可能。10月,中共中央、中革軍委率中央紅軍主力8.6萬多人,踏上戰略轉移的漫漫征程,開始了世界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壯舉。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志著萬里長征的勝利結束。
1935 遵義會議
1935年1月,黨中央在貴州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集中解決當時具有決定意義的軍事和組織問題。遵義會議是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這次會議在紅軍第5次反“圍剿”失敗和長征初期、嚴重受挫的歷史關頭召開,事實上確立了毛澤東在黨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開始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開始形成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開啟了黨獨立自主解決中國革命實際問題的新階段,在危急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
1937 全民族抗戰爆發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軍悍然發動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當地中國駐軍奮起抵抗,全民族抗戰由此爆發。盧溝橋事變發生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向全國發出通電:“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一場決定中華民族命運的殊死大搏斗拉開帷幕。
1948-1949 三大戰役
三大戰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同中華民國國軍進行的戰略決戰,包括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三個戰略性戰役。
1949 黨的七屆二中全會
1949年3月在西柏坡召開的黨的七屆二中全會,規定黨在全國勝利后在政治、經濟、外交方面應當采取的基本政策,指出中國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由新民主主義社會轉變為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方向。
1949 解放南京
1949年4月23日,解放軍占領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宣告延續22年的國民黨反動統治覆滅,毛澤東在北平香山雙清別墅看到這個捷報后,寫下《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他用“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表達了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決心,用“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揭示了人類社會進步的客觀規律。
1949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
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隆重召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標志著100多年來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運動取得了歷史性的偉大勝利,標志著愛國統一戰線和全國人民大團結在組織上完全形成,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正式確立。
1949 開國大典
1949年10月1日下午,首都北京30萬軍民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開國大典。毛澤東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54門禮炮齊鳴28響,象征黨領導人民奮斗28年的歷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揭開了中國歷史新的篇章。領導和組織人民革命取得勝利的中國共產黨,成為在全國范圍執掌政權的黨,踏上了帶領人民創造幸福美好生活的新征程。黨的歷史也揭開了新的篇章。
1950 抗美援朝
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10月初,美軍無視中國政府一再警告,悍然越過三八線,把戰火燒到中朝邊境,直接威脅新中國的國家安全。1950年10月8日,毛澤東發布命令,組建以彭德懷為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的中國人民志愿軍。19日,志愿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這是以正義之師行正義之舉。
1953 “一五”計劃開始
為準備進行有計劃的經濟建設,我國從1951年著手編制第一個五年計劃。“一五”計劃在編制和實施的過程中,較好地處理了我國經濟建設中的幾個重大關系,這些對于后來我國經濟建設具有深遠的指導意義。從1953年開始,經濟建設工作有計劃的在全國展開。全國城鄉迅速形成參加和支援國家工業化建設的熱烈氛圍。
1964 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有力地打破了大國的核壟斷和核訛詐,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
1970 “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
1970年4月,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這是中國發射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1978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全會沖破長期“左”的錯誤的嚴重束縛,徹底否定“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高度評價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重新確立了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1980 創辦經濟特區
1979年7月,黨中央、國務院批轉廣東省委、福建省委的報告,確認兩省對外經濟活動實行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先走一步,把經濟盡快搞上去,同時決定在深圳、珠海劃出部分地區試辦出口特區。1980年5月,黨中央、國務院正式決定將“出口特區”定名為“經濟特區”。8月,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批準廣東、福建兩省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設置經濟特區。
1997 香港回歸祖國
1997年6月30日午夜,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燈火通明,舉世矚目的中英兩國政府香港交接儀式在這里舉行。6月30日23時59分,英國國旗和香港旗緩緩降下,象征著英國對香港一個半世紀的殖民統治宣告結束。7月1日零時,樂隊奏響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冉冉升起。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1999 澳門回歸祖國
1999年12月19日午夜至20日凌晨,中葡兩國政府舉行澳門交接儀式。中國政府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
2001 中國加入WTO
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爾首都多哈舉行的世界貿易組織第四屆部長級會議,通過了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決定。12月11日,中國正式成為世貿組織的第143名成員。
2008 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
2008年8月8日至24日,第二十九屆夏季奧運會在北京舉行。中國人民成功舉辦了一屆有特色、高水平奧運會,實現了中華民族的百年期盼,兌現了對國際社會的鄭重承諾,進一步增進了同世界各國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誼。
2010 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十一五”期間,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13%,2010年超過40萬億元,經濟總量先后超過德國和日本,躍升至世界第二位,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2012 黨的十八大
201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簡稱中共十八大)在北京召開。大會選舉產生了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和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黨的十八屆一中全會選舉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云山、王岐山、張高麗為中央政治局常委,習近平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決定習近平為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批準王岐山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
2013 提出“一帶一路”倡議
2013年9月和10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11月,“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作為一項重大決策部署寫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2017 黨的十九大
2017年10月18日至24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代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了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報告。大會的主題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黨的十九大著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長遠發展,鄭重提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并把這一思想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寫進黨章,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的又一次與時俱進。
2017 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
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明確,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是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并作出新的戰略安排,強調確保到2020年基本實現機械化,信息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戰略能力有大的提升,力爭到2035年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人民軍隊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
2020 抗擊疫情
2020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中華大地。黨中央將疫情防控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從大年初一起,習近平總書記先后主持召開14次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4次中央政治局會議以及多次黨的重要會議,敏銳洞察、果敢決策、科學指引、沉著應對、周密部署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因時因勢制定重大戰略策略,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迅速打響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
2020 決勝脫貧攻堅
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向全黨全國人民發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動員令。2018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制定《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2019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兩會上號召全國“盡銳出戰、迎難而上,真抓實干、精準施策”,吹響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號角。2020年11月23日,是一個載入史冊的不平凡的日子,我國最后9個貧困縣實現貧困退出。經過8年的持續奮斗,全國832個縣全部脫貧,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
2021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一直是黨和國家的奮斗目標。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內涵演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2021年是建黨一百周年,也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我們黨將帶領人民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來源 | 《中國共產黨簡史》(中共黨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供稿 | 泉州臺商投資區紀工委監工委
圖片 | 泉州市集郵協會
審核 | 福建省委黨史方志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