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7元——這是父親的最后一筆黨費。”前不久,晉江市永和鎮巴厝村的林志強將這筆錢交到村黨支部。
“父親生前交代他的后事從簡,并特意叮囑,替他把萬余元積蓄交作最后一筆黨費。”父親林連城過世后,林志強忍著悲痛完成他的遺愿。
林志強(左)將這筆特殊的黨費交到巴厝村黨支部
林連城曾在巴厝村黨支部工作18年,其中15年任職村黨支部書記。他為人勤懇務實,默默奉獻,是村民眼中忠厚善良的“老支書”。有23年黨齡的他曾多次獲永和鎮“優秀共產黨員”稱號,在他帶領下,巴厝村獲得了晉江市“平安村(社區)”“征兵工作先進單位”稱號,巴厝村團支部獲得晉江市“五四紅旗團(總)支部”等榮譽。
林連城
回憶起“老支書”林連城的一生,很多人用“實”來形容,他對黨忠誠,一輩子堅守初心使命不改,實實在在地為黨和人民奉獻自己的一生。
務實做事,一心干事擔使命
“農村工作不容易,是個良心活,要有責任心、敢擔當,有毅力、要實干。”林連城就是這樣,腳踏實地、一點一滴踐行著他的承諾。
林連城(中)參加村干部民主評議和村務專職工作者年度考核工作(資料圖片)
以往,走在巴厝村的村道小路上,眼前總是一片“白茫茫”,路邊是隨意堆放的石渣石料,大車駛過,地上的白色粉塵四處飛揚。這里曾是石材村,環境問題為人詬病,石材行業退出轉型迫在眉睫。
作為石材行業的重點村,巴厝村面臨著“壯士斷腕”的陣痛,而對作為黨支部書記的林連城來說,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林連城家族經營了一家石材企業,平時由其弟弟管理,對于石材企業的轉型退出,家人的抵觸情緒非常強烈,“我們幾代人都靠石材為生,不可能說轉就轉,說退就退。”村里同樣有這種觀念的還有大大小小的石材廠70余家。
“你這個村書記干了這么多年,一點也不顧親戚情面。”面對親戚和村民的責難,林連城卻回答道:“哪怕我只能再干一天,該干的,就得干。”雖然平時很好說話,但在群眾利益面前,他只講原則不講情面。
“先從我家開始退,給鄉親們起個好頭!”林連城決定拿自家的企業先“開刀”。他耐心地做家人的思想工作,帶頭簽訂了石材退出轉型協議。
隨著晉江建筑飾面石材行業整體退出轉型工作的逐步推進,他積極配合工作組反復深入企業動員宣傳,解讀政策,答疑解惑,促成大多數企業在時間節點內簽訂協議,并主動靠前服務,協助企業辦理各種手續,協調解決相關問題,積極引導企業轉型,把轉型的成本降到最低,把轉型的成效提到最高。
巴厝村一角
除了村里石材企業的轉型退出,林連城還帶動村兩委班子“鐵了心”對村里的面貌進行一番“美顏”,啟動了人居環境整治的系列工作,全村實施石窟回填、廢渣清理、植樹增綠等一系列舉措,村莊的生態恢復和人居環境整治不斷有新作為、新變化。
樸實為民,一心為民踐宗旨
“職不在品,為民則名。能力大小,勤廉則靈。”這是林連城常常放在嘴邊的話。在擔任巴厝村黨支部書記期間,教育是他最關心事情之一。
“老支書為村里辦好事,為孩子們辦好事。”“我們的學校雖然在農村,但我們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設施不比城里的學校差。”說起林連城為村里修建學校的事情,很多村民至今仍十分感激。
村民們口中的學校指的是巴厝村啟蒙小學,學校創建于1919年,教學樓常年經歷風雨已破舊,存在很大安全隱患。林連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為此,他多次召開村兩委會議、全體黨員會議和村民代表會議,廣泛征求意見,最終通過同意改造教學樓。然而,資金問題又成了壓在他心頭的一塊巨石。
為解決學校建設資金問題,林連城和其他村兩委逐一拜訪啟蒙小學董事會成員,多次走訪村中有名望的企業家、海外僑親,最終募得300余萬元資金,并于2005年啟動教學樓改建工程。
改建后的巴厝村啟蒙小學教學樓
在工程建設期間,林連城成了工地上的常客,他常說:“建筑質量安全比什么都重要,我們一定要把資金用好,把安全和質量放在第一位。”他每天盯在施工一線,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在他的監督和努力下,建筑面積3679平方米的綜合教學樓于2007年1月正式投入使用。
忠實對黨,一心向黨守初心
離崗不離黨,退休不褪色。退休后,林連城依舊保持樸實為民的作風,不事張揚、默默奉獻,一心踐行為民服務宗旨。2015年從村支書位置退下來后,林連城依舊沒有停下步伐。村里建學校、修路、裝路燈,以及學校成立教育促進會等,總能看到林連城忙碌的身影。
在他的參與和推動下,近幾年巴厝村發生了不小變化:組建了百姓議事會,并制定通過了《巴厝村自治章程》,將村中多處爭議土地成功改造為微景觀,還提出將村中閑置已久的戲臺再次規劃修整,打造出了具有紅色活力的“巴厝紅”大舞臺,為村民提供了一個健康娛樂的好去處。
巴厝村一角
“‘老支書’對公益事業、對鄰里依然十分熱心,除了帶頭做事,也常為村里項目出資出力。村里一些大小事,大家經常向他請教,非常敬重他。”巴厝村黨支部書記林文川說道。
林連城受到大家敬重的另一方面是:他作為一名黨員,隨時都在提升自己的黨性修養。
“父親有一次住院,我回來照顧他,看到躺在病床上的他每天都拿著手機在看著什么,看得很投入。”感到好奇的林志強湊上前,原來父親在學習,手機屏幕上紅色的“學習強國”四個字很是顯眼。
在全村黨員“學習強國”學習平臺的積分排位中,林連城長期居于前列。
林連城家中書桌
“父親經常告訴我們,為人要正直,要常懷感恩之心,多為他人做善事。”林志強表露,父親生前就時常念叨,過世之后要捐獻一筆特殊黨費用以支持黨的建設工作。父親的生日是農歷二月初七,于是他將這筆特殊黨費金額定為10207元,用以記錄自己在黨的領導下奮斗的青春歲月。
供稿 | 晉江市紀委監委
編輯 | 莊詩瑩 許明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