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曲贊全面小康 藝為人民大眾”第十一屆中國曲藝牡丹獎頒獎儀式暨第二屆中國蘇州江南文化藝術·國際旅游節匯報演出在蘇州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舉行。
南音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蘇統謀獲“中國文聯終身成就曲藝藝術家”榮譽稱號,系我省首位獲此全國曲藝最高獎的藝術家。
大會為蘇統謀(前排左二)頒獎
致敬辭
向蘇統謀致敬!
一方南音享譽世界,有你的傳承,有你的杜鵑啼血,世界“非遺”名錄記得你的執著。
蘇統謀,1939年出生,晉江深滬人,南音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中國南音學會常務理事、福建省曲藝家協會常務理事,受聘為泉州南音申報“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專家組成員、《中國泉州南音集成》民間藝術家委員會委員、泉州師范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碩士生導師。曾被中國文聯、福建省文聯頒授“從事新中國文藝工作60年”和“從事福建文藝工作60年”紀念章。
蘇統謀:堅守城市的根和魂
守望傳統
蘇統謀出生在晉江深滬的一個南音世家,自幼受父輩影響,耳濡目染而酷愛南音藝術。10歲入館正式拜師學唱南曲,爾后研習器樂,主攻洞簫、琵琶演奏。16歲加入晉江木偶劇團學習木偶戲音樂,師從木偶名師陳天保先生,運用提線木偶傀儡調與南音千絲萬縷的內在聯系,進一步深入研究南音的演奏、演唱技巧。此后,他一直有意識地搜集指、譜、曲,了解南音掌故,廣泛地接觸各種“流派”,比較異同,尋找南音的正統之源。
蘇統謀在中國民族民間音樂周上的演出劇照
他以嚴肅的藝術態度,堅定不移地走正統南音之路,以“飽曲”著名,在唱功、琵琶指法和洞簫吹奏諸法上,有著十分豐富的素養。
蘇統謀演出劇照
堅守初心
上世紀60年代,蘇統謀到農場參加勞動,惡劣的環境并沒有遏制住他向往藝術的心。在那十年里,他白天參加勞動,晚上偷偷開設南音教席、整理資料,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南音人才,后來很多手稿資料也都是在那一段時間完成的。
蘇統謀雖遵循傳統,但并不墨守成規,經常思考如何在尊重傳統的基礎上加以創新。他認為要融入演唱者、演奏者的個人感受和音樂情緒;可以譜新曲、填新詞,服務現代社會的需要;可以將古譜翻譯成簡譜,作為輔助教材,進一步推動南音的傳承。
藝術傳承
1982年,蘇統謀參與組織晉江南音研究會(后更名南音協會),任主持工作的常務副會長,并從第二屆至2016年擔任會長。先后指導當地各鄉鎮、村(社區)、學校組建南音社團60多個,共組織舉辦20余屆大大小小的晉江南音演唱活動。
2002年,泉州市南音藝術家協會成立,蘇統謀當選常務副主席。他不僅為南音在故鄉的推廣和繁榮做了大量工作,而且為南音在海外的傳播和影響作出巨大貢獻。
與北京語言大學藝術學院共建南音教育實踐基地
2017年,蘇統謀攜南音代表性傳承人郭玲玲、龔錦儀在晉江市文化館正式對外招收學生。2018年,蘇統謀南音傳習所設立。近20年來,他的學生遍布海內外、港澳臺,可謂“桃李滿天下”,而且不乏佼佼者,勇奪各種南音會唱、南音比賽桂冠。
2018年“春華秋實”蘇統謀師生南音專場音樂會
藝術貢獻
2003年,蘇統謀開始專門從事南音資料的搜集、整理工作。他與南音老藝師丁水清先生蝸居陋室3年,在前輩原有油印本的基礎上,前后勘校28遍,正式出版《弦管指譜大全》,收入傳統指譜65套,其中50套“指”、15套“譜”,分為“工X譜”和“簡譜本”兩冊。這是南音史上第一套借助電腦技術印制的指譜大全。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視之為“以現代方式保護和傳播南音藝術”的一大突破。
《弦管指譜大全》
2005年,他整理出版了沉寂60多年的《弦管過支套曲選集》。2006年,開始啟動《弦管古曲選集》1至8卷的編校工作,把1657首古曲編入8卷大書中,使泉州南音的“指”“譜”“曲”實現了歷史上最大限度的收集、匯總、編校。
2011年6月,由蘇統謀自編自彈自唱自錄的《弦管過支古曲選集》正式出版發行,收入過支曲7套137首及15套DVD光盤。2014年,蘇統謀整理的《弦管什錦過支曲選》收入“什錦過”兩套。2018年10月,他從已出版的曲譜中挑選178首,按門類和管門依序編成《弦管名曲選》(通用本)。如今,這套南音集已成為海內外南音愛好者學習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