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數字中國建設的深入實踐,“推動信息化更好造福社會、造福人民”的美好愿景正成為惠及人民大眾日常生活的生動現實。
◆CTID平臺,全民邁入可信“網證”時代
住酒店刷臉、坐飛機刷臉,辦理銀行業務、醫院就醫等眾多要求實名、實人、實證的應用場景,都可以“刷臉”“刷手機”,甚至無感認證。國家“互聯網+”可信身份認證平臺(簡稱CTID平臺)亮相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以居民身份證號碼為信任根,和法定證件信息一一映射,為百姓簽發權威的網絡身份憑證,催生政府服務、群眾生活全面邁入“可信+”新時代。
◆數字貨幣,駛入快車道
只要手機有電,沒網也能支付。日前深圳派發5萬份紅包,每份金額200元數字人民幣,抽中者可在3389家商戶無門檻消費,不需要新開銀行賬戶,使用方式與微信掃碼類似。數字人民幣具有低成本、可追蹤的屬性,可應用于交通卡充值、餐飲、零售等支付場景。它在深圳、成都、蘇州、雄安新區及未來的北京冬奧會設立的封閉試點,意味著數字貨幣時代的到來。
◆智慧農業,觸手可及
智能化溫室一鍵調節室內光、溫、水、氣、肥,無人機噴灑藥劑,“互聯網+智能配肥”實現精準施肥省時又省力……從“靠天吃飯”到“科技增收”,隨著5G、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的產業化、規模化應用,智慧農業已觸手可及。
◆智慧交通,便捷出行
頭頂雷達、定位精確、連調頭都“絲毫不減速”的自動駕駛無人出租車亮相城市街頭;輕輕一掃二維碼,共享汽車、共享電動自行車、共享單車任你行;包羅5G車地通信、智能安檢系統、人臉識別支付等技術的智慧地鐵……智慧交通讓公眾出行方式更多元,助推生活品質提升。
◆智慧社區,感知無限
陌生面孔一進入社區,第一時間會被平臺所感知;在偏僻角落遇到危險大聲呼叫,聲音一被平臺識別,保安立即趕來救助……“5G+智慧社區”平臺身懷特異功能:設備感知、消防感知、人臉感知、通行感知、井蓋感知、一鍵報警、盲點監控,等等。這些標配讓“5G+智慧社區”實現對社區的全面感知、智能管理,破解社區信息不全、數據孤島等諸多短板,打造智能化便民管理小區。
◆智慧醫療,架起問診高速路
一部5G查房推車,可以讓護士和醫生實時掌握重癥病房里患者的生命體征各項數據;一個5G+院前急救平臺,患者還未出戶,醫生就已完成會診、制定救治方案等相關準備。5G賦能智慧醫療,實現醫療數據在臨床系統和智能設備之間的交互。新冠肺炎疫情期間,“5G+醫療”充分發揮無接觸、響應快、突破空間壁壘的優勢,引發“線上就醫”熱潮。
◆“5G+AR”助力精準防疫
口罩是否佩戴?體溫是否異常?車輛是否出入過疫區?“5G+AR”城市全景指揮平臺借助前端攝像頭對你進行“全方位掃描”,并將掃描結果實時上傳平臺,實現精準防疫。這個通過構建集感知、管控、響應、預警于一體的實景式防控體系,為篩查追蹤疫區人員、車輛,實現對人員、車輛的實時、全動態、多方位管理提供技術幫助,有效提升疫情防控工作效率。
◆3D全息投影技術,讓課堂更有趣味
只需一副3D眼鏡,就能置身于敦煌莫高窟中領略歷史文化的魅力,還能親臨細胞分裂生命科學演變的現場。今年,3D全息投影技術被成功帶入學校教室,成為提升學生學習成績及課堂參與度的一種重要方法。應用3D技術,讓課堂更有趣,讓學生更具獨立思考、解決問題和自主創新能力。
◆玻璃身懷絕技,智能讓你腦洞大開
點擊車載風擋玻璃,就能實時辦公開會,除此之外,還能在高速、停車場、加油站、洗車場等地進行ETC交互,就連點餐、線上聊天也不在話下。這一切都能在一塊“前裝RFID解決方案”和“前裝ETC解決方案”的汽車前風擋玻璃上實現。
◆用腦電波打字,和鍵盤說“再見”
心中想什么,馬上就能在電腦屏幕上顯示出相關字符。在科幻電影中的主宰萬物的能力,如今已經在現實生活中被實現。“大指令集高速無創腦機接口打字系統”通過腦機接口技術識取腦電波并解碼意志,進行腦控打字以及外部設備的控制。只要戴上腦電帽,雙眼緊盯電腦屏幕,在無需雙手操作的情況下,就可通過“意念”“隔空打字”,將字符輸入指定區域。
◆垃圾分類,智能警告
垃圾隨便丟?不行!垃圾不分類?不行!智能監控點“火眼金睛”,一眼識別垃圾投放情況,并實時抓拍圖片、視頻,在擁有人臉識別、語音告示、違規投放警告、漫溢報警、投放溯源等功能的垃圾分類智能平臺上生成警告,規范文明投放垃圾。(林青 葉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