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梁披云(1907年—2010年),祖籍福建泉州永春,享譽海內外的著名詩人、書法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愛國僑領。全國第六屆、第七屆、第八屆政協委員。曾任澳門歸僑總會主席,廈門大學名譽教授,澳門大學榮譽博士,華僑大學副董事長,黎明職業大學首任董事長兼校長等職。
????梁靈光(1916年—2006年),梁披云胞弟,杰出的共產主義戰士,新四軍儒將。歷任廈門市長,福建省副省長,國家輕工業部部長,廣東省委書記兼廣州市委第一書記、市長,廣東省省長,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華僑委員會副主任等職。
????成長于樂善好施的儒商家庭青山綠水懷先賢,舊交聚首憶往昔。1月18日,在寒風中,包括梁披云之子、澳門理工學院副教授梁叔螭,梁靈光之女、原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投資與技術司司長梁丹在內的全國各界人士,共聚永春縣吾峰鎮吾頂村,見證梁披云梁靈光紀念館開館,共同緬懷兩位青史留名的愛國僑領。梁披云、梁靈光是相差9歲的同胞兄弟,兩人的父親梁繩基,是清末的秀才,卻立志當一名新學傳播者,從福建全閩法政學堂畢業后,執教于永春梅峰書院。兩年后,因目睹戰亂與苛政,決定棄教從商。經商中,他為人忠厚誠信,深得伙伴擁戴和客戶支持,所創辦的“金泉興”成為永春縣四大商行之一,商業網點從永春發展至泉州、廈門、福州、上海等地。1923年,他還到馬來亞柔佛投資開發數千畝橡膠園,成為“永春縣到上海和海外投資的第一人”。
????梁披云(中間坐著)到黎大建設工地考察
????達則兼濟天下,梁繩基經商有成后不僅幫村民繳納苛捐雜稅,開設“平糶局”,創辦“進化小學”(今永春縣吾峰鎮南陽學園前身),捐白銀千兩給省立第十二中學(今永春一中)蓋教學樓等,還花3000兩白銀從土匪手中贖回被綁架的村民。可惜,正值壯年的梁繩基不幸患病逝世。其妻潘密獨自撐起家庭,撫養當時仍在世的6個孩子。雖然家道中落,但善良的潘密與丈夫一樣樂善好施,“哪怕家里只剩一斤糧食,她都會拿出半斤借給村里的窮人。”梁披云的堂侄梁壽山回憶說。這個樂善好施的儒商家庭,走出了被譽為“梁氏雙豪杰”的梁披云、梁靈光兄弟。盡管他們人生路徑不盡相同,但都選擇了一生以國家和民族的獨立富強為己任。
????終生投身愛國進步事業梁披云博學多才,學貫中西,會7種外語,在詩詞、書法等方面造詣高,享譽海內外。生逢亂世,他沒有獨善其身,而是終生投身于愛國進步事業,為抗日救國,被通緝,被關進牢里,還曾遭暗殺,兩次被驅逐出境,一生顛沛流離。梁披云愛國報國的種子,在大學時期開始萌芽。1924年,他考入上海大學文學系學習,第二年“五卅慘案”爆發,他積極參與宣傳反日活動,聲援上海工人罷工,并南下閩粵進行愛國宣傳。
????很多人21歲時還在迷茫徘徊,而21歲的梁披云已參與創辦黎明高中并擔任首任校長。1928年下半年,避難到泉州的著名教育家蔡元培、馬敘倫,倡議泉州創辦一所平民高級中學。隨后,地方民主人士許卓然、秦望山發起創辦黎明高中,公推梁披云負責籌辦并主持校政。梁披云主政黎明高中時,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反日救國活動,舉辦民眾夜校,開展反對封建迷信、反對軍閥豪紳欺壓百姓等社會活動,該校成為當時泉州愛國民主學生運動的領導核心。
????1933年,十九路軍入閩,梁披云應愛國將領、時任福建省主席的蔣光鼐之邀,先后出任惠安縣長、永泰縣長及興泉省顧問。當時惠安形勢復雜,社會問題多,他敢于與惡勢力作斗爭,上任3個多月,解決了兩大社會難題:一是將地痞流氓法辦入獄,二是解決了長期困擾惠北的兩大宗派械斗問題,受到廣大民眾愛戴,獲贈“政通人和”牌匾。
????黎明高中因為揭露當時的黑暗統治,1934年遭當局勒令停辦,且由于參與了蔣光鼐反蔣抗日的“福建事變”,梁披云被國民黨通緝,只得應南洋好友邀請,南渡馬來亞,在吉隆坡尊孔學校任教。
????流亡沒有擊退信仰,此后的6年間,在海外,梁披云不斷受到當地殖民政府的刁難,只得被迫輾轉于各地,但他走到哪里,學校和報刊就辦到哪里,傳播進步思想和愛國思想,聲援抗戰、弘揚中華文化。
????1940年4月,梁披云參加陳嘉庚率領的南僑回國慰勞團。返馬來亞后,遭柔佛政治部拘禁4個多月,在陳嘉庚等人的多次交涉下才被釋放。1942年,馬來亞淪陷后,他輾轉回重慶。次年,他應朋友之邀回福建,因為他在海內外的聲望,國民黨任命其為國民黨福建省黨部書記長。1944年—1949年,他先后出任福建音樂專科學校校長、國立海疆專科學校校長和福建省教育廳廳長。
????深受國民黨“器重”的梁披云,卻絲毫不珍視自己的“前途”:在海疆專科學校多方保護革命力量,支持進步學生的愛國活動;在教育廳廳長任上,暗中支持1948年夏“福州四院罷教、罷課、罷研、反饑餓斗爭運動”;1949年,他因參與推動省參政會反對國民黨征糧,被列入國民黨特務暗殺名單,只得潛赴香港、新加坡、馬來亞、印尼等國家和地區。
????再次走上顛沛流離的逃亡之路,他仍無怨無悔。梁披云之子梁叔螭回憶說,小時候,父親每晚都會給他們講《三國演義》《岳飛傳》《水滸傳》里的忠義故事。有空會帶他們到當地的華僑公會看中國電影,告訴他們中國是怎么樣的,要愛國,要有家國情懷,“父親全力資助逃亡到海外的革命者和研究華僑關系的學者,有時還會把人接到家里住,甚至一住好幾年。有些客人,不僅我們這些子女不認識,連我母親都不認識。”
????在全世界 “傳播春天的種子” “我一生有很多機會,或步入仕途,或成為商界名流,但是父親的形象在我的記憶中永遠也抹不掉。中國之所以落后就是因為教育的落后,中國的崛起寄望于教育的振興。”梁披云除了受父親的影響,求學期間陳嘉庚、李光前翁婿傾資辦學的高尚情懷也對他影響深遠。此外,于右任、瞿秋白、鄭振鐸等名師平民化、生活化教育模式也給他很大的啟發,堅定了他“教育救國,教育興國、教育強國”的理想。他將一生都奉獻給國家和家鄉的教育、慈善公益事業,從南洋的多所中學到國內澳門的澳門大學、澳門福建學校,故鄉的南陽學園、黎明高中、黎明職業大學、華僑大學及省內的福建音專、海疆學校、廈門大學等,無不傾注了他大量心血。
????梁披云(左一)拄著拐杖實地勘察黎大新校址
????梁披云不僅傾資辦學,還廣泛發動華僑募捐,他提出“思本、愛本、固本”的倡議,號召海外僑胞捐資興學,得到海內外鄉親積極響應,李尚大、梁良斗等一大批僑胞紛紛將大量僑資寄回國興辦教育。“他一接到學校的求助,就跑去新加坡、馬來西亞找華僑募捐,我和姐姐們有時會開玩笑跟他說,你不要太經常去找人家,不然人家看到你都要跑了。”梁叔螭的妻子說,每次梁披云都會認真回答:“沒關系,該去我就要去。”梁披云40多歲便患有風濕病,雖然身體不好,但他60多歲在奔走,70多歲、80多歲還在奔走,家人不忍心便一再勸他,他始終沒有停下。
????在梁披云長達70多年的海內外辦學史上,黎明教育群,是起點,也是終點。1981年,已經74歲的梁披云,廣泛聯絡海外僑親和原黎明師友,在黎明高中舊址發起創辦黎明學園,塵封50年的校史再次續寫。三年后,黎明學園升格為黎明職業大學,77歲的梁披云再次充當起黎明大學發展的引路人。
????拄著拐杖爬山選校址,頂著烈日考察學校建設,遠赴海外募集基金……能給的、能做的,他都毫無保留。直至年逾九旬,他深感有心無力才將這副擔子交給弟弟。2000年至2006年,梁靈光接過哥哥的接力棒,擔任黎明大學董事會第三任董事長。梁靈光同樣付出了全部心力,他女兒梁丹說,父親臨終前沒多久,身體很不好了,在病床上心心念念的還是黎明職業大學的事,他們勸他別管了,但他說:“這是我哥哥給我的擔子,他交代我要全力做,而且事關家鄉教育,我不能放下。”
????智勇雙全的戰場儒將當哥哥在興學救國的路上砥礪前行時,弟弟也在抗日救亡的路上奮不顧身。1934年春,還在上海就讀高中的梁靈光,就積極參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地下活動,組織讀書會爭取進步學生,參加游行集會,支援工人大罷工,后因身份暴露被學校開除。 1936年,因為參與“一二·九”學生運動和上海地下黨領導的抗日活動,梁靈光被當局監視,只得逃亡到馬來亞投靠哥哥,在尊孔學校任教。其間,他組建了“華僑抗日救國會”“左翼作家聯盟”和“雪蘭莪邦反帝大聯盟”,在海外繼續為抗日救國奔走鼓呼。
????梁靈光(前排左一)陪鄧小平在廣東考察 “1937年‘七七事變’后,我這個海外游子再也無法平靜地生活下去,于是決心投筆從戎。”全面抗戰開始后,梁靈光輾轉來到蘇北,組建“江蘇省民眾抗日自衛隊獨立第一支隊”,在蘇中敵后地區開展了艱苦卓絕的“反掃蕩、反清剿、反清鄉”斗爭和抗日游擊戰爭。
????1940年底,時任南通縣縣長的梁靈光,只帶一名秘書和一名警衛,深入虎穴,兵不血刃接管南通縣,寫下“孤膽英雄闖虎穴”的傳奇故事。此外,奇襲海門縣城茅鎮,通州縣伏擊戰……1941年—1942年,梁靈光率領南通警衛團與日偽軍作戰20多次,屢建奇功,受到上級嘉獎,智勇雙全的梁靈光,被時人稱為“儒將”。
????解放戰爭爆發后,梁靈光先后參加了著名的“蘇中七戰七捷”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福建戰役等大小戰斗數百次,立下赫赫戰功。
????開拓進取的改革先鋒梁靈光既是戰場上的悍將,也是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闖將。新中國成立后,國家和時代需要他轉變角色,他便卸甲從政,成為改革開放前沿陣地的急先鋒。擔任廈門市及福建省領導期間,梁靈光為廈門市恢復生產以及福建工業、交通建設和全省經濟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是福建地方工業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文革”后,梁靈光任國家輕工業部部長,負責輕工業部的重組工作,積極推進撥亂反正,建立完善的管理體制,探索新的生產流通體制,調整“農、輕、重”比例失調問題,大力發展輕工業。
????1980年,梁靈光受命來到中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廣東省,歷任廣東省委書記、省長。他敢為人先,開拓務實,大力推進改革開放步伐,主管深圳、珠海、汕頭經濟特區的創辦工作,在中央和省委的領導下率先提出“大、中、小”珠江三角洲經濟開放區的構想,并積極推動“小”珠江三角洲的建立。他主政期間,廣東的改革開放和建設事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廣東經濟從此走上了發展的快速道。
????梁靈光(中間正面立著)考察廣州龍門縣
????梁靈光在花大力氣抓經濟建設的同時竭力改善民生。當時廣州有2萬多“疍民”,世代沒有房子住只得以小木船為家,不僅不安全,還得到很遠的地方肩挑生活用水,苦不堪言。梁靈光了解情況后,協調鋪設自來水管解決他們的用水問題,并由政府投資建房,把他們遷到陸上居住,結束了“疍民”世代浪里漂泊的辛酸史。
????至孝至誠的謙謙君子除了有同樣濃厚的家國情懷,兄弟倆還都十分孝順謙恭,身居高位卻從不擺架子,待人永遠謙和有禮。曾長期擔任永春縣吾峰鎮吾頂村黨支部書記的梁開河說,梁披云無論到哪里,有母親喜歡吃的東西,都會買下來,回鄉的時候帶給母親,每次都帶很多,而且知道老人行動不便,每次回來都會帶母親到城關走走,看看家鄉的變化。
????“梁靈光成績很好,卻沒有上大學,因為臨近高考時,他接到妹妹的消息,說母親患肺病,他便放棄學業,從上海回來照顧母親。”梁壽山回憶說。梁丹說,父親非常忙,每天早出晚歸,她和姐姐小時候連父親的面都難見上,但如果祖母與他們同住,無論多忙,父親下班第一時間就是去看望她,陪著聊聊家常。
????梁披云的書法造詣高,慕名求字的人很多。梁丹回憶說,伯父80多歲到北京參加全國政協會議時,許多人慕名求字,“包括賓館的服務員、駕駛員等,他都認真給人家題字。”對此,泉州僑辦原副主任、黎明職業大學董事會秘書長鄭金樹說,梁披云待人非常和藹謙和,無論求字的人是誰,身份地位如何,只要有空,他都有求必應。外界都知道他的字價值不菲,他曾跟鄭金樹說:“給錢我就不寫了。”
????與梁靈光有過接觸的人,都說他是一個非常溫和謙恭的人,待人和氣真誠,廣東人民贊頌他是好省長、平民省長。
????清廉正直襟懷淡泊梁氏兄弟還有一個重要的共同點:都清廉正直、節儉樸素。梁開河說,無論是哪個時代,每次回鄉,梁氏兄弟都要特地交代村干部,吃的一切就簡,“芥菜飯、大麻筍和排骨湯就足夠了。” 梁叔螭說,因為父親長期致力于文教公益事業,家人生活并不寬松,有時甚至堪稱拮據。他在日本留學期間,生活費時常無法按時寄到,他靠獎學金完成了研究生學業,“只要學校有需要,他都很大方。家里木地板要打蠟,他舍不得花錢請人,兩個老人家趴在地上自己打蠟,說能省則省。”
????“上世紀60年代,我有一次去省里辦事,順便去找梁靈光。他當時是副省長,敲門進去,我發現他拿著破短褲在縫補,還過著革命戰爭時期的生活,真的難以置信。”梁開河哽咽地說。對此,梁丹表示:“我父親一生都保持著這個習慣,衣服穿破了,就打上補丁繼續穿,他穿里面的衣服很多都有補丁。”
????梁丹說,即便后來國家經濟發展得不錯了,父親還是會把洗澡水接下來沖廁所,夏天也幾乎不開空調。早些年為了省電,他夏天晚上經常在陽臺加班,拿著蒲扇驅趕炎熱和蚊子。在女兒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上,他從未給她們謀過福利,他反復交代:“要努力工作,聽黨的話,聽從組織的安排。”
????梁靈光為人廉潔正直,他曾兼任暨南大學校長8年之久,其間苦心孤詣籌劃發展,為暨南大學的復興作出了杰出貢獻,暨大老教授潘亞暾說:“他從來沒拿過暨大分文工資和任何津貼。”
????專 家 點 評
??? ?■ 劉以榕(泉州華僑歷史學會會長):梁氏兄弟,泉州僑鄉翹楚,教育家、愛國僑領,僑界儒將、改革先鋒,兄弟倆的人生格局與社會貢獻已經超越個人的拼搏與奮斗,他們自覺地把個人命運與民族解放、國家獨立與發展的歷史使命緊密結合起來,百折不回,殫精竭慮。兄弟倆成為在閩、粵、港澳以及海外各地具有十分重要影響力的人物,這是泉州作為著名僑鄉的驕傲。泉州僑鄉的文化浸潤、質樸的家庭教育,培養了兄弟倆奉獻國家的義利觀、清正廉潔的價值觀。哥哥熱愛教育事業,情系華僑大學,創建黎明職業大學,學生遍布海內外;弟弟勇于改革,發展經濟,惠及百姓,彰顯建設富強民主國家的情懷,彰顯了愛國、敬業、謙虛謹慎的優秀品質。兄弟倆堪稱清正廉潔,樸素節儉,胸懷坦蕩、忠勇大義的典范。
來源:泉州市紀委監委、市委統戰部、市僑聯、泉州華僑歷史博物館、市海外聯誼會泉州晚報記者 黃寶陽 通訊員 莊志陽 蘇敏/文圖片由黎明職業大學、梁披云梁靈光紀念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