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1為泉州市紀委監委開展2019年第一季度“請上來”活動現場。
“現在我們是有人好辦事,有力更好使。”在泉州鄉鎮(街道)紀(工)委監察組,談起鄉鎮紀檢監察組織建設帶來的變化,經常聽到鄉鎮紀檢監察干部類似這樣的話語。
曾幾何時,基層監督力量薄弱,不會監督、不敢監督、不愿監督問題困擾左右,如何破解監督中的痛點難點,撬動一線監督的“神經末梢”,打通監督的“最后一公里”?
泉州市紀委監委在探索實踐中給出了以“五統一”“五個必”“請上來”為抓手,鄉鎮紀檢監察組織“軟硬件”雙提升,用制度創新為基層紀檢監察工作賦能的根本解法。
“五統一”讓基層監督有力量
“以前下鄉開展一線監督執紀,只有我和另外一名專職干部,力量顯得有點單薄,現在好了,專職人員從2名增加到4名,力量強了,效率也更高了。”晉江市內坑鎮紀委書記、監察組組長林萍拉談及“五統一”帶來的變化,很是欣喜。
為解決基層紀檢監察組織力量不夠、保障不足等現實問題,2018年11月起,泉州市在全市鄉鎮紀委推行“五統一”規范化建設,即統一調配使用、統一考核待遇、統一硬件配備、統一經費保障、統一工作標準。

圖2為南安市紀委監委第六片區紀檢監察干部討論案件情況。
以“五統一”為契機,全市所有鄉鎮紀委的專職干部都在3人以上,每年的經費都單獨列支、專款專用,監督執紀執法所需的業務裝備也一應齊全,監督力量顯著增強。
與此同時,泉州市大力推行片區協作機制,將鄉鎮紀委監察組劃分為若干片區,采取縣級紀委監委班子掛鉤片區、紀檢監察室對口聯系的辦法,在專項督查、信訪核查、審查調查中實行片區統一負責或“交叉互動”。
“現在我們在對問題線索分析研判的時候,如果作出轉給鄉鎮紀委辦理的處置意見,我們還得進一步分析處置方式,對可能受到人情干擾的,我們啟動‘交叉辦理’。”安溪縣紀委監委信訪室相關負責人介紹,該縣24個鄉鎮劃分為6個片區聯動工作組,每個片區聯動工作組由4個鄉鎮組成,由委3名領導擔任聯片領導,并安排6個紀檢監察室作為對口聯系科室,修訂出臺工作例會、交叉協作、聯合審查、信息反饋等制度。
通過片區協作實現力量整合,目前全市已建立60個片區協作組,變“單兵作戰”為“兵團作戰”,握指成拳、形成合力,充分發揮隊伍的“聚合效應”。
“此次洪梅鎮的案件涉及村兩委班子成員較多,案情復雜,該鎮紀委人手有限,調查一時陷入僵局,”南安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依仗片區協作機制,經統一協調,抽調同片區2名有經驗的干部加入審查調查,案件得以最終突破,9名違紀違法村干部被查處,鎮黨委副書記因履行主體責任不力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
此外,泉州市紀委監委還在全市所有村級組織中選配村級紀檢委員,建立監督清單,提供履職保障,與村務監督委員會一起齊驅并駕,打通了監督的“最后一米”。
“泉州目前已初步形成‘鄉鎮紀檢專干+村級紀檢委員+村務監督委員會’的鄉村監督鏈條。”泉州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持續抓好隊伍建設,探尋更有效的方式方法,推進末梢力量最大化。
“五個必” 讓基層監督有溫度
“扶貧資金是困難群眾的救命錢,敢動歪腦筋‘伸黑手’就該查!”日前,南安市康美鎮紀委查處的一起案件在網上通報曝光后,引起當地群眾與網友的關注和熱議。
原來,該鎮某村村委會原副主任曾某在通知幫扶的貧困對象領取8000元產業扶貧資金后,當晚便到貧困對象家中以部分是他人所有為由,從中騙走4000元。曾某最終被鎮紀委查處,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
該問題得以發現并受到嚴肅處理,得益于泉州市紀委在全市鄉鎮紀委監察組中探索推行以“必訪、必談、必講、必核、必查”為主要內容的“五個必”入戶訪查工作法。

圖3為泉州臺商投資區鄉鎮紀檢監察干部走訪入戶,核查虛報冒領騙取國家種糧補貼等問題線索。
“困難戶是我們的必訪對象之一,上級撥付的扶貧資金使用情況則是必核必查內容。”據康美鎮紀委介紹,針對必訪對象,他們既要確保“走”到,更要確保“訪”清,讓違紀違法的伎倆無處可藏,讓群眾訴求有門、回應有聲。

圖4為豐澤區紀檢監察干部到老黨員家中開展“必訪“活動。
所謂的“必核”“必查”,就是由泉州市紀委監委提出的鄉鎮紀檢監察干部進村入戶“五個必”工作法中的要求。“五個必”工作法通過規范“必訪”“必談”“必講”“必核”“必查”對象及情況,推動鄉鎮紀檢監察干部進村入戶,訪民情、解民憂。

圖5為永春縣岵山鎮紀檢監察干部到南石村走訪,核實相關信訪問題。
“路通了,心也通了。”不久前,看到德化縣龍潯鎮丁墘村紀檢委員陳少藝又一次前來跟蹤推進入戶道路的改造工程情況,該村貧困戶陳級興高興地跟他說。
然而就在2個多月前,陳少藝跟龍潯鎮紀委委員蔣銀蓮在進村入戶走訪時,面對的卻是陳級興等村民大吐苦水的場景:“路太難走了,我家里有殘疾人,出行太不方便”“一下雨,那更是沒法走”“水泥路能不能快點鋪好啊”……
經過了解,貧困戶陳級興入戶道路改造工程是丁墘村本村本季度的監督重點,的確存在進展緩慢的問題。“群眾有訴求,我們就要有回應。”接到反饋后,龍潯鎮紀委當即督促有關單位立行整改,加大力度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鎮、村紀委干部也三番五次到現場跟蹤推進該工程改造情況,使得該路段在短時間內完成水泥路面硬化。
聽民聲、查民訴、解民怨。“五個必”拉近了與群眾的距離,拉來了和諧。截至11月30日,全市鄉鎮紀檢監察組織已開展“必訪”80654人次、“必談”25208人次、“必講”27014次、“必核”7485次、“必查”4148次,共發現收集問題2401個,解決問題2148個,其中轉送其他部門解決1520個。
“請上來” 讓監督“末梢”有活力
“鄉鎮紀檢監察組織‘健壯’了,監督‘末梢神經’活躍起來,肩負起應有的監督責任,群眾‘信上不信下’的觀念得到很大轉變。”泉州市紀委監委信訪室主任張聰坤說,2019年,全市紀檢監察范圍內進京赴省越級上訪同比下降12.4%,鄉鎮自收信訪數量上升11.3%。全市163個鄉鎮運用實踐“四種形態”2591人次,立案788件,鄉鎮自辦案件占比42.01%,基層紀檢監察干部履職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這些變化,離不開泉州市紀委推行“請上來”活動。

圖6為泉州市紀委監委“請上來”活動中鯉城區紀檢監察干部交流中。
“請上來”,就是采取不定時間、不定對象、不打招呼,完全隨機的方式,不定期“約請”部分鄉鎮紀委全體專職干部到市紀委,現場面對面聽取匯報,接受提問、質詢、點評。
“你們鎮有貧困戶多少戶多少人,你們入戶查訪了多少戶?發現了什么問題線索沒?請描述你們當時入戶走訪XX家的情景。”“對于審查調查安全的重要性,你們是怎么認識的?紀檢監察干部‘六帶頭、六嚴禁’的內容都有哪些?”.....
這是2019年2月21日,在泉州市紀委監委開展鄉鎮紀檢監察組織第一次“請上來”活動現場的一幕。“被請”的南安市向陽鄉紀委書記李志明當著市紀委監委領導班子成員、內設機構負責人和縣級紀委監委主要領導的面,在簡要匯報完工作后,一個個現實而有點尖銳的問題接連“拋出”,由李志明和他們鄉的紀委委員“應答”。
“有點像“進京趕考”,剛開始很緊張。”事后,李志明感慨地說道,“請上來”不是簡單聽匯報,而是一次壓力傳導、責任傳輸,“要是平時工作做得不到位,肯定被‘問懵’,那就‘出洋相’了。”
同樣參加第一次“請上來” 豐澤區北峰街道紀工委書記魏連紅也坦言,“請”的背后“考”的是平常工作,雖然氣氛有點壓抑,但更是一次學習交流、取長補短的好平臺。
據悉,泉州市紀委監委已開展5場“請上來”活動,每次隨機在每個縣(市、區)抽取1-2個鄉鎮,目前已抽取28個鄉鎮112名專職紀檢監察干部到市里集中交流履職情況。
“請上來”的同時,積極“走下去”。今年來,市紀委監委領導班子成員和內設機構共帶信下訪582件,化解信訪問題291個,通過現場“問診”“會診”“開單”的方式,倒逼鄉鎮紀檢監察組織強化一線監督,把問題化解在基層、解決在基層,推動基層政治生態持續不斷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