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廈門市始終堅持創建為民靠民惠民,持續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高素質高顏值文明城市。
????一、調動群眾參與。秉持“靠民創建”理念,著眼提升市民素質,廣泛宣傳發動市民群眾。開展“快樂健步走 文明齊動手”潔凈家園主題活動,各級黨政領導帶頭,機關企事業單位干部職工和廣大市民積極參與,讓邊鍛煉身體邊美化城市、邊倡導文明邊實踐文明成為干部群眾的休閑生活方式。市委組織部、文明辦聯合發文推動基層黨建與文明創建相融合,黨員干部到居住地社區報到,帶頭參與各類文明創建活動。市紀委、文明辦牽頭抓總,把移風易俗工作納入文明創建考評,推動移風易俗由“軟任務”變成“硬約束”,以良好黨風政風帶動社風民風。發動群眾“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推動文明創建從“要我做”變為“我要做”,群眾創建參與率、滿意率保持在98%以上。
????二、加強工作引導。強化各類創建活動示范點培育,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實效、有影響的社區、鄉村、商業大街、窗口單位等品牌。開展禮讓斑馬線、無飲食車廂、輕語車廂等活動,市民讓座、車輛禮讓斑馬線形成風尚。建成322家服務居民群眾的社區書院,助推市民文明素質提升。多措并舉推進非公企業、互聯網企業文明創建,出臺《關于開展互聯網企業文明單位創建的工作意見》,全市266家非公企業、16家互聯網企業被評為各級文明單位,占全市文明單位總數的16.6%。推進學雷鋒志愿服務制度化,全市注冊志愿者近70萬人,項目總量達2.2萬個,參與志愿服務成為市民的一種生活方式。
????三、發揮機制作用。制定全國文明城市工作責任書、創建工作獎懲問責暫行辦法等,形成領導有力、責任落實、齊抓共創的良好格局。出臺《廈門經濟特區促進社會文明若干規定》,配套出臺9大類不文明行為處罰方案,開發“廈門市社會文明信息管理系統”,與信用信息平臺對接共享,文明行為納入市民“白鷺信用積分”,強化法治保障。總結推廣各區“路長制”“街長制”“片長制”等經驗,不斷把文明創建工作落實到網格、延伸到街巷樓棟、融入社區日常服務管理中。探索建立文明單位責任清單、問題清單、整改清單制度,開展創建巡查督查、市民隨手拍、督查問題“回頭看”等,推動文明創建落細落實。
????四、提升城市品質。順應市民群眾對優美環境、優良秩序、優質服務的新期待,加強城市美化凈化綠化亮化彩化,2018年空氣質量優良率在全國169個重點城市中排名第二,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在全國46個重點城市考評中連續兩個季度排名第一,獲評國家森林城市。創新社會治理,成為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城市,2018年群眾安全感率達到9891%。集中整治交通問題,推進門前“三包”、共享單車管理,獲評全國綠色交通城市。加強行業窗口創建,推行網上電子政務和簡化行政審批程序,“多規合一”改革成為示范樣板。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獲評全國公共文化服務示范城市。實現居家養老服務全覆蓋,獲批國家醫養結合試點城市。(摘自《2019年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簡報》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