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底,73歲的勞模陳清河在國內創意產業最具權威的公益性獎項——“中國創意產業年度大獎”評選中,與著名舞蹈家楊麗萍等6人同時榮獲“杰出貢獻獎”。沉甸甸的獎杯背后,是陳清河對竹藤編技藝數十年如一日堅持不懈的探索與傳播……
????一根藤條編出一個億元產業
????1971年,畢業于廈門工藝美術學校的陳清河夫婦,響應“知識分子上山下鄉”號召回鄉,在安溪縣尚卿公社農械廠建立竹編車間,開創了安溪竹編工藝的先河。
????1972年,陳清河夫婦設計制作了8件竹編工藝品入選第二屆全國工藝美術展覽會,其中,“菠蘿罐”作品入選中國工藝美術大型畫冊(全國僅3件竹編作品入選)。此時,安溪縣尚卿公社農械廠的工人從30多人增加到1300多人,還在外設了20多個加工點,3000多人從事竹編工藝,設計生產8大類4000多個花色品種,產品遠銷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省竹編工藝品出口重點廠家。
????1984年,安溪縣創辦首家中外合資企業――福建省安星藤器企業有限公司,陳清河出任總經理、總設計師。幾年間,先后生產竹藤工藝品13類4200余種,產品出口亞洲及歐美48個國家和地區,累計出口創匯6000多萬美元,幫助5000多貧困戶脫貧。1987年企業被國家、省、市評為外商投資企業先進單位,1989年榮獲中國外經貿部頒發的“全國經貿系統先進單位”獎杯。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竹藤工藝在安溪已經呈現全面開花的發展態勢。而隨著市場從國內向國際拓展,傳統的竹藤工藝顯然已經不能滿足國內外眾多客戶的要求了。1991年,陳清河順應市場需求,嘗試將“竹藤工藝與鐵藝”結合,設計了一些藤鐵結合的工藝品,如花架、椅子、桌子等。以鐵絲當骨、藤條做面、個性為態,這種“剛柔相濟”的“藤鐵工藝”一經問世,很快成為歐美國際市場的潮流時尚,藤鐵工藝也傳播到福建全省和廣東、浙江、廣西等地,成為國家出口創匯的重要產品。自此,每年春秋兩季的“廣交會”都特設“藤鐵工藝”展區,安溪藤鐵工藝產業也步步攀升,成為占據全國同類產品出口額三分之一的特色民生產業。
????如今,安溪全縣擁有各種藤鐵加工、生產企業417家,加工點3000多個,從業人員12萬人,藤鐵工藝品出口總額達23949萬美元,年產值超過40億元,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中國藤鐵工藝之鄉”,成為全國重要的藤鐵工藝品生產及出口基地。
????一個基地育出一批創新團隊
????“工藝美術如果不持續創新就意味著走下坡路,就意味著失去了前途”,陳清河如是說。
????實踐證明,從竹編到藤編、到藤鐵工藝再到藤鐵家居工藝,每一次成功的轉型,都離不開材料創新、理念創新、工藝創新的有力支撐。四十多年來,當陳清河用創新演繹了一個又一個產業傳奇,他同樣沒有忘記對創新人才的培育。
????早在1972年任尚卿竹編工藝廠廠長時,陳清河就手把手向鄉親們傳授竹編工藝,先后培養技術人員、技工1.5萬多人。同是竹藤編技藝傳承人的黃連福回憶,當年,陳清河正是以這種無私傳授的精神,將自己掌握的技術傳授給村民,一傳百,十傳百。直至今天,經他調教過的弟子已有5人獲評國家、省、市工藝大師,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安溪竹藤編技藝傳承人3名,高級教師4名。
????2012年12月,72歲的陳清河放棄廈門的晚年安逸生活,在安溪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依托縣華僑職業學校創辦安溪勞模創新工作基地。基地有教學樓2800多平方米,設竹藤技藝、家居工藝、陶藝、新材料運用、茶禮包裝等5個勞模創新工作室。
????在陳清河的主持下,基地以培養新一代復合型人才和工藝大師為目標,采取靈活的教學方法,以美術基礎課入門,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重點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手把手傳授竹藤編工藝基本功。同時還針對藤鐵工藝企業提出的技術難題,開展會診和現場解決服務,帶動了當地藤鐵企業研發3200多件新產品,其中100多件產品獲得知識產權保護,30多件產品在全國各級比賽中獲獎。
????2013年1月,原福建省省長胡平到基地視察,高興地說:“你們做了一件很有意義的工作,要把安溪勞模創新工作室做好,中國的‘美猴王’要戰勝人家的‘米老鼠’,這是我的中國夢。”
????一位勞模帶出一個勞模群體
????“責任心很強,做一件產品務必要做到自己滿意不可。有時他會半個月、一個月連續做一件產品,每天工作13個小時以上。” 業界同行這樣評價陳清河。
????實干成就了實業,也鍛造了腳踏實地、扎根群眾、勇于創新、艱苦創業的勞模精神。1988年5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陳清河“福建省勞動模范”稱號。1989年9月,國務院授予陳清河“全國勞動模范”稱號。2008年12月,陳清河被評為“安溪縣改革開放30周年十大風云人物”。2010年安溪竹藤編技藝被泉州市確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2011年安溪竹藤編技藝被確定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陳清河被確定為傳承人。
????如今,陳清河的勞模精神在勞模創新工作基地得到了更廣泛的弘揚和聚合。截至目前,基地共聚集全國勞模1名、省級勞模1名、市級勞模6名,負責領銜各個工作室。省工藝名人黃連福,市工藝美術大師陳明輝、黃慶發、林時德等,雖已退休,但仍在勞模創新工作基地開設家居工藝專業,招收3個班教授60多名學生。
????在勞模創新工作基地,不同時代的勞模們每月互動一次,老中青有機結合,取長補短,互補共進,開展實質性技術創新活動,勞模的“單兵作戰”變成了群體“組團協作攻堅”。目前,安溪縣藤鐵工藝行業的勞模隊伍達11人,他們代表的11個藤鐵工藝大企業,占有本產業70-80%的營業額。
????“我雖已古稀之年,愿將一生所學所創工藝傳授給年青一代,把安溪竹藤鐵工藝產業做強做大,我愿把有限的時光融入在無限的追夢之中”,這就是陳清河的“產業夢”。(蘇堅城)